QR Code

台灣采樂古箏
工藝特質及流程介紹

A - 材料 material

共鳴箱體面板,底板,內框

泡桐木

弦釘板

加拿大楓木,山毛櫸

導音材碼(雁柱)

胡桃木,雞翅木

裝飾

胡桃木,雞翅木

B - 加工
特色
Feature

1

采樂使用原木整體掏挖工藝來製作發音板,內構並無支撐橋架,
從弦釘板以後到箏尾內部是純空間,
沒有另設面板與底板之間連接的木橋及音樑架構,
所以在音板加工上,是採用了原始的古箏製作工藝—秦箏,唐箏皆是如此

2

框、底、面板採用統一材質 - 泡桐
在調整上更能精細掌握,也較白松輕便。坊間多數古箏使用”白松木”做為框架。

3

音箱邊高兩邊相同,大致為3~5公分

4

面板弧較一般行業標準的琴小一點,雁柱尺寸底弧也不同,都是自製

5

面板皆不上漆,採烘烤顯紋工藝
強調挖箏特有紋路(山形紋)及泡桐的自然美感

6

專利萌伶箏,琴尾萌芽意象結合S岳山,辨識度高。
采樂的每一把琴都是全實木加台灣環保漆,
台灣手工製造,觸感細緻
除了素面以外,另有附加裝飾
由台灣畫家每一把手工繪上國畫,水彩,
或利用台灣傳統的客家花布做為裝飾,更豐富古箏的視覺感受

花采箏

此款琴款剛上市即獲得2018年上海國際樂器展的新品推薦獎!

C - 工法
說明
Feature

1

古箏主要關鍵音質的其實是共鳴箱體的製作,
總體來說目前市場上可見的箏分為折面箏與挖面箏2種。
采樂每一把都是挖箏工法,而為什麼要堅持傳統工法主要原因是:琴的音色還是必須依賴人的感知能力來加工調整,並非尺寸及天然素材;製琴師以挖箏工法提供給自己能揮灑的空間,也就是”加工裕度”,有了這個,琴才有可塑性,做出來的檔次才能有平均水平,做到基本:”平均”

2

挖箏毛料約為1800長*360寬*150MM厚,木料超過100MM厚基本就沒什麼乾燥基準可參考,由於又是要挖成雙弧形,所以還得靠天然乾燥,一般周期約3-5年可以加工,期間會有發生一連串的變形及開裂的過程,最後面板完整無瑕的只剩4成,其餘作成旅行箏,拼面箏等,也是這個過程的繁瑣讓這工法被捨棄,多數被折板箏取代了!

3

泡桐乾燥後挖成型,初步調整,黏邊板上,底板,後續製程大致相向,但如同上述,內不設琴樑

4

裝飾材加工—我們的特色產品在外型上與其他廠家明顯差異,在每一片外材上,尺寸都明顯厚許多,也因為這樣,材料的儲存概念根深蒂固,以頭料為例,毛料厚度50MM,硬木的自然乾燥時間約為一年半,琴蓋部分更是長久,精密度的加工就需要材料的穩定性來支持。

聊聲音 sound

琴的發聲過程

動能 撥弦震動 雁柱導音導震 面板共振 音箱迴盪折射 出音孔出音
約略過程是如此,再來,論關鍵!

1 / 弦

A型:柔、潤、韻足,絲質較多,蕊線較細,揉弦較軟,張力相對低,適合傳統曲目,非主流用弦
B型:剛、亮、顆粒清晰,力度大,蕊線相對粗一些,纏弦時拉得較緊,扎實,適合現代曲,反應較快,主流用弦

2 / 雁柱

材質:一般以胡桃木為主,另有雞翅木等,其高矮厚薄影響穩定性及張力(如跑馬現象),材質的物理性影響音質(如硬度)

3 / 面板

厚度:影響震動活性,越厚越不發音—不震,太薄音飄—過震
弧度:影響面板強度張力,演奏者舒適感
長度:影響有效弦長,張力(小箏)
音樑及輔助音條:增加面板穩定性(采樂產品線,目前只有武陵箏有使用輔助音條)

4 / 共鳴箱體

折射空間大小,屬後音影響,好比同一把琴在不同空間彈奏的類似效果
沉瀾 / 萌伶箏 / 納采箏 / 大伽倻琴 / 武陵系列 五個系列音箱大小顯著不同

5 / 出音孔

折射點影響,也屬後音影響

綜合以上論述,我們認為音質決定性的關鍵在共鳴箱體的製作,外在裝飾部分主要影響包覆性(抑制穩定震動),其主要是起了穩音效果,讓發音趨向沉穩扎實,影響的程度是材料本身的物理數據,(如:密度,組織等),而並非材料的市場價值。當然,有能力做一把好琴,還是會選擇符合大眾認知的素材,來凸顯他的價值性